五年制高职,凸显职业教育适应性

借鉴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举办五年制专科的经验,1985年,江苏在全国率先举办五年制师范专科教育;上世纪90年代,江苏又在部分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试点;1996年以后,将试点主体扩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优质职教资源。本世纪初,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进一步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顶层设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003年6月,省政府批复成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统领五年制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在全国独树一帜。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建是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迫切需要的积极应对,是探索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创新实践。学院积极探索“五年贯通长学制”高职办学规律、打造“集合式”高职发展品牌。学院诞生之初,即带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学院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不断改革的创新意识;学院的办学运行,体现了共建共享的办学理念。回顾18年的办学历程,江苏五年制高职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教育现代化、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适应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上。

1.坚持立德树人,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的导向为五年制高职教育定向,以立德树人的坐标为五年制高职教育核心职能定位,以立德树人的标尺为五年制高职教育定标。

一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幸福课程。探索五年一贯长周期思政教育新模式,把握五年制高职学生跨越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途径,并在实践中交流、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探索开展五年制高职学生发展质量综合素质养成与评价。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入手,制定《学生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标准引领、学院抽查复核,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推进“三教”改革,切合人才培养规律

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优化贯通培养模式,推进“三教”改革。发挥联合办学优势,为教师搭平台,提升教师核心能力;贯彻教学标准,切合技术发展,实现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融合;教法改革重在适应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创新“学校、网络、企业”三个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完善机制、搭建平台,为教师队伍“增值赋能”。江苏要求从事五年制高职教学的专任教师必须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职称评审按高等院校职称系列评审要求执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所属办学单位教师实行“一评双证”,即教师参加一次评审,合格者同时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与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两个系列职称证书。近年来,学院及所属办学单位用足用好职校教师招聘绿色通道政策,落实高职院校“产业教授”制度,实施校企互聘兼职的人事管理改革,改善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落实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建设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创建国家、省、院(市)、校四级“专业带头人”“名师工作室”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为抓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多元融合、多彩呈现,为教材建设“迭代升级”。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所属办学单位遵循高职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把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在教材开发中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在教材主体内容编写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教材体例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建成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基于“互联网+”数字课程,开发“立体式”教材,服务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助推教学改革。

三是真实情境、模式创新,为教法改革“添翼增彩”。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所属办学单位创新“校内、网络、企业”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校内课堂改革借鉴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构建资源丰富、更新及时、特色鲜明、管理便捷、共建共享、智慧服务的网络课堂,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答疑、解惑、测评等各种需要。建立企业课堂,或把企业搬进校园,创设职业化氛围,破解校内实践教学无法完成真实生产项目的难题;或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建设课堂,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跟岗实训和顶岗实习。

3.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满足区域发展需求

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五年一贯、中高职融通”整体教育设计的基础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为地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长周期育人”“本地生涯为主”等独特优势,与地方政府通力配合,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实践,取得了初步成功经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牢牢把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定位,实现与区域融合。加强专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对接,选择一批与地方产教融合相适应的区域性专业群、校企共建专业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的特需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二是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积极性,做强平台融合。利用好省里的各项政策以及学校的场地、基础设施、师资、社会影响等资源,在明晰合作主体育人权责的基础上,组建“鹏程职教集团”“苏北财税共享服务中心”“京东校园商务中心”等30多个层次分明、梯级合作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并使之不断壮大,成为现代学徒制实践创新的坚实支撑。

三是突出“立德树人、德技双修”的育人理念,形成目标融合。五年制高职培养对象具有“在长学制内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特殊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综合素养教育、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必须要有鲜明的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且贯穿长学制全程的设计。因此,校企双方必须对“立德树人、德技双修”育人理念取得共识,扣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的“第一粒扣子”,实现校企双方的“目标融合”。

四是建立“大师引领、一徒多师”的新型师徒关系,做精教学融合。“新型师徒”教学是现代学徒制创新实践的关键点。学院在推进现代学徒制创新实践中,从质量出发,结合省级“名师工作室”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进校园”等项目,把建立“大师引领、一徒多师”的新型师徒教学机制,作为教学融合的关键性工作。

回顾发展历程,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坚持依法办学,注重规范发展;坚持标准引领,注重科学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务实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发展,服务于江苏职业教育发展大局,形成了创新发展和运行有序的良性循环,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升,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更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随着社会进步和“选择适合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信五年制高职教育将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

(作者夏成满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克勇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链接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强基赋能阶段(2004—2013年)

建章立制,规范办学行为。制定学院章程、教学管理规程、学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学院宏观管理指导与各校具体办学协调配合,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学院办学单位从58所增加到80所,其中,分院从22所增加到41所,办学点从36所增加到39所;招生人数从3万人增加到4万人左右。

优化布局,紧抓专业建设。专业大类从15大类增加到16大类,专业从106个增加到140个,专业点从235个增加到517个;确定9个重点建设专业,对所有专业点建设水平进行评估,陆续成立应用电子等14个专业协作委员会,以专业建设为纽带,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建设合力。

稳定队伍,夯实发展基础。实施名师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教师全员培训工程等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启动教学能手、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激励教师参与课改,提高水平。

第二阶段:提质培优阶段(2014年至今)

以成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为标志,注重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优化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协作机制;针对性完善教学、专业、教师、督导、校系二级管理、顶岗实习、科研等管理制度。开展以教学管理为重点的全面检查视导,着力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长学制特色。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陆续开发了55个专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所有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加快建设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教材体系和教学资源体系。

提升师资整体素质,促进均衡发展。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加大培训、交流和帮扶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改革完善评价机制,优化配置,促进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聚焦服务能力建设,补齐短板弱项。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全面启动五年制高职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着力提高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及水平。

THE END
1.职教学生特点(精选七篇)职教学生特点(精选七篇) 职教学生特点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职教特点,学生评价体系 随着全国职教会议的召开, 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 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让我们感觉到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但是战斗在职教第一线的教师们普遍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就是现在的职校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h5vqftu.html
2.中职学校学生特点?优势是什么?一、中职学校学生特点? 1.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中职学生的入学门槛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较低,部分学生可能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导致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知识可能会比较吃力。 2.学习目标明确:大部分中职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以便更好地就业或继续深造。他们通常对自己所学专业有较强的兴趣https://www.zhijiao.cn/zjw/1737
3.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里,学生的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向就业转变,自然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出现巨大的转变,在这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惑或问题。 但因为思想观念、教学内容的传统性,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却往往是职业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中容易忽视,重视程度远远不https://www.yjbys.com/xinli/zixun/716511.html
4.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23年)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德育活动为辅阵地,共同发挥思政课堂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内容丰富多彩,充分结合我校学生特点,思政课教学实施有声有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http://www.xyzjzx.cn/a/news/notice/5197.html
5.2021年11月《职教参考》总第97期“五育并举”,把德育放在首位;第三,建立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构建“报国情怀为统领、时代风尚为指引、工程伦理为重点、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思政主线,贯穿课程建设全过程,最终形成新时代“三素养”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课程特色、育人方式和育人水平;第四,不断完善德技融汇、工学结合https://lib.ynenc.cn/xsdt/790383129341180418.html
6.学校艺术教育宣传片解说词范文(通用11篇)严格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的理念。在教师个性风格的塑造上,鼓励教师深研教材,结合教学经验,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风格。 组织学科带头人、毕业班把关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到循化,化隆等兄弟学校考察、学习。通过走出去https://www.yuwenmi.com/fanwen/jieshuoci/3439804.html
7.郑州机电工业技工学校告诉大家:“三校生:中专技校职高学生,一备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规划,有了变化,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去上大学,所以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教学特点也就慢慢的都侧重于让学生上大学,教学特点也就区别不大了。且“三校生”都能参加职教高考、上大学读本科、好就业! https://jdgc.hnszzxx.com/news/itemid-20769.shtml
8.初中学校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https://www.oh100.com/a/202212/5810915.html
9.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推进策略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教学中不必对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各自高度概括的内涵逐一深入解读,也不必期望通过一两堂课就能让学生理解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全部内容,而是应根据职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精神的内涵化整为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在思想上能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塑造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https://www.qzct.net/2023/0504/c22a49371/page.htm
10.淄博新景职业学校招生简章培养模式:学校实行“小班制教学”,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习质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考入理想大学保驾护航。 职教高考班 自2022年起,山东省正式实施“职教高考制度”,是与夏季高考同级别的高考制度,职教高考采取“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模式,“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http://www.cnsdjxw.com/school_brows.asp?id=4967
11.[学校工作简报第12期]突出职教特征服务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共青团作为一所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区域性高等职业院校,在62年的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我院始终把共青团的建设深深植根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中,抓住高职学生特点,发挥团组织优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探索了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团建之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https://www.gqt.org.cn/bulletin/xxb_xxgz/201303/t20130313_625926.htm
12.数学教育论文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困难重重,学生基础差,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不灵活。缺乏基础作用,教学计划、课时没保证,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面对基础差的学生,需要从教学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研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改革教学方法,体现职教特点;了解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需要 https://www.wenshubang.com/shuxuebiyelunwen/2940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