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范例6篇

高校媒体是媒体行业中很特殊的一员,如高校校报,具有国内统一刊号,但是不对外发行;高校电视台,学生自己策划制作的节目在有限的校园平台播出等,这与一般意义上的报纸、电视有着很大的差别。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媒体主要面对学校师生,以学校内部信息为出发点,在高校范围内发挥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同时承担着高校与社会之间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任务。

二、媒介生态学与媒介生态系统

三、高校传统媒体的媒介生态

高校传统媒体的媒介生态,主要表现为作为媒介机构,其所处的媒介环境及状态,与生态系统中各个影响元素所构成的关系。高校传统媒体的媒介生态是由各个子系统构成的,这里面包括:高校传统媒体与整个高校管理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的制度与政策环境;高校传统媒体与高校新新媒体之间相互竞争构成的行业生态环境;高校传统媒体与个人之间互动构成的受众生态环境等。这些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既有内部错综的关系,又有横向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高校传统媒体的媒介生态。

(一)制度、政策环境

(二)行业生态环境

(三)受众生态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媒体;人力资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近年来,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屡屡经历关闭、兼并、裁员的阵痛。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媒体纷纷结合自身多年积累的资源优势在内容生产模式、服务模式、传播渠道等方面积极探索,促进自身转型升级。

传统传媒作为人才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传统媒体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如何保留和吸引优秀传媒人才成为当前传统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当务之急。在“互联网+”背景下,媒体员工的个性需求日趋多元化,员工个体的创造价值被不断释放,这些变化使得传统媒体需要重构“员工观”,尊重个人创造能力,真正从“以人为本”维度重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好“人”这个最重要、最具活力的资源,以此来更好地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

一、传统媒体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运作已经超出了传统新闻编业务范畴,现已拓展到了网站运营、产品研发、视觉设计、市场经营等领域。过去的传统媒体人力资源己经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转型要求,并存在着观念滞后、人才外流、人才绩效激励流于形式化等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相对滞后

大多数中国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部门是名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还是执行着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职能。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的人事管理强调事务型管理,忽视了员工的个性多元化的需求,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往往侧重简单、强硬的管理手段,强调命令和控制员工,这种管理模式把员工当成一种实现组织目标的工具,忽视员工的内心感受和精神需求。

上述的管理观念必然会使部分传统媒体缺乏合理有效的人才引入机制,员工职级晋升主要靠工作年限和组织内定,工作模式极易固化,组织缺乏创新求变能力,由此导致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

(二)传统媒体精英的外流和个体转型

在传统媒体业绩不断下滑的危机中,传统媒体的精英人才对传统媒体的认同感有所消退,陆续转向互联网行业等新领域,如央视前节目主持人马东离职投奔爱奇艺,前央视体育解说员黄健翔加盟乐视体育。互联网新媒体公司与生俱来的制度、资金、技术的优势,为传统媒体人提供了施展的舞台。而传统媒体缺乏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缺乏职位晋升空间,因而不能留住优秀人才。

(三)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

传统媒体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中,产品内容的市场份额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但是,一些传统媒体把市场份额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导致绩效考核手段过于单一,容易造成“一刀切”现象。虽然目前一些媒体单位施行了绩效考核,但是无法显现成效。一方面,传统媒体事业单位没有对绩效考核工作予以充分重视,绩效考核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绩效考核时缺乏媒体内容传播能力、品牌形象建设、受众需求导向等长期驱动的绩效指标,这与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方向相背离。

此外,传统媒体缺乏有效的绩效激励制度,主要体现在媒体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绩效评估技能;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只重考核结果而不问过程,这种管理方式会导致一般员工对业绩优秀者抵触情绪,因而使考核作用无法充分发挥[1]。

二、“互联网+”对传统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具有互动开放、去中心化等显著特征,赋予了人力资源新的时代特性,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应该顺应“互联网+”人才管理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一)员工与管理者角色定位转变

在互联网包容开放的思维变革下,媒体管理层对员工的定位逐渐由“经济人”转变为“自我实现人”。传统媒体作为知识集约型企业,拥有高密度的脑力劳动者,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的重要性,在管理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促使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

管理者从“命令者”“指导者”转变为“合作者”。如今,媒体员工普遍拥有个性化的思想和多元的价值观。特别是“90后”可能对组织固化的领导模式和制度体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原来媒体组织中存在的“潜网”、奖惩体系等都可能被质疑和颠覆,单纯依靠领导者个人智慧和领导能力来控制媒体全局越来越难。因此,媒体管理者的职能从硬性规制、个人指令向软性引导、合作交流过渡。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员工观”,主动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使员工更加信赖领导者,进而顺利推动领导者的角色定位由“指导者”逐步转向“合作者”。

(二)跨界思维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

伴随着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传统媒体管理者单一的管理知识结构已经较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变化和管理需求。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过程中,媒体的人才需求也在持续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媒体管理者不仅要从媒体品牌战略高度来整体预判媒体人才的个性特质和知识结构维度,更需要从个人层面来评价媒体人才专业素质和未来发展空间[2]。对于媒体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原先的知识体系如心理学、管理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现实要求,还要不同程度学习媒介管理、互联网思维、项目管理、战略沟通等方面技能。“互联网+”背景下,跨界思维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者也逐渐成为掌握多元知识体系的决策参与者。

(三)个性化福利备受青睐

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涨薪空间不断压缩,因此,福利和津贴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一些个性化福利能对媒体员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有效地提高员工向心力,比如集体旅游、免费零食、生理期休息日等各项新型福利已在部分企业推广。与传统福利相比,新型福利使得媒体的品牌优势和员工体验感得到充分体现,也更易受到职场新人的青睐。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员工的主动创造力被不断激发,在工作上有了较大的主动权,从而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地位。所以,传统媒体若想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就要在薪酬福利方面需根据员工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由此提升员工个人价值认同感、企业文化归属感,稳定其工作状态,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合作双赢。

三、“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人力资源管理转型路径

(一)建立人才任期联盟机制

人才任期联盟是由美国学者里德霍夫曼新提出的基于信任与忠诚的新型员工关系。它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投资、共同受益的新型劳动关系模式,该模式基于企业和员工双方为对方增加价值的能力,并且专注于中长期投资,让员工和企业获得双赢。该模式可以总结为:任期制+人脉情报+终身联盟[3]。

第一,建立任期制。任期制是指建立在企业与员工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员工度过的职业生涯任期。每个任期内,员工所从事的任务重心各有不同。传统媒体员工职业生涯的任期可大致分为三种:轮转期、成长期、基础期。轮转期是指高度可替换的基础性岗位员工的任期,如通过校园招聘进入媒体的职场新人。成长期是指员工通过与企业协定,注重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无固定期限的个性化任期,如节目导演、编导等。基础期是企业与员工的双边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此阶段,员工一般不会轻易离职。理想情况下,多数媒体高级管理层属于这一任期。上述三种任期没有优劣之分,在每段任期内,员工和媒体管理者都要制定一个让双方都能长期受益的工作目标,任期计划一般控制在2~5年。在执行任期制的过程中,要及时交流反馈,及时进行绩效沟通,确保任期计划有序进行。在一个任期结束之前,员工和媒体管理层可以制定下一个任期的任期计划或者解除“联盟”。

第三,建立前员工联盟。员工离职后,只要维护措施得当,联盟关系在员工完成任期之后依旧可以存在。建立前T工联盟的目的就是永远“留住”人才。媒体充分发挥好前员工资源能在引进优秀人才、收集行业情报方面占有优势。同时,前员工联盟亦可向媒体推荐客户,推广媒体品牌。

(二)结合战略,加强人力资源规划

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比例与过去相比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都迫切要求传统媒体必须根据外部传媒环境和传统媒体战略需要,预测未来对员工的需求,引进传统媒体转型中亟需的人才。比如,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采编业务人员的需求渐趋饱和,而新媒体技术人才缺口较大,需求比例上升,因此要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在传统媒体未来收入空间压缩,人员成本紧缩,但业务上急需向新媒体领域转型扩张的情况下,传统媒体要通过培训内部员工,采取内部调岗的方法,鼓励员工从传统采编岗位转型到新媒体岗位上,以填补传统媒体的人才缺口。

总之,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规划关系到传统媒体发展的全局,它既要配合“互联网+”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为传统媒体发展的未来布局,又要兼顾到眼前新项目、新领域的开拓和运营,及时调配引进合适人才到急需的岗位上。

(三)完善并细化传统媒体绩效体系考核

其次,传统媒体要细化新媒体岗位的绩效激励机制。随着“三网合一”融媒体战略不断推进,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岗位从网站编辑扩大到交互设计师,社交数据分析师等。媒体融合生产流程使新媒体和技术岗位从业者工作负荷增加,他们不仅要完成日常信息采编任务,还要承担数据分析、社交媒体日常运营、视觉设计、维护用户关系等数职。因此,传统媒体应细化针对新媒体和技术岗位从业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针对不同的岗位细分考核指标,并相应增加考核权重,从绩效考核层面提升他们的福利待遇,方能成功实现传统采编人员的业务转型。

(四)激励为导向,变革薪酬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薪酬应该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宽带薪酬结构。宽带薪酬设计体系使得传统媒体员工即使在同一个薪酬宽带内,员工的薪酬因技能水平或能力的提升得到相应提高。传统媒体实行宽带薪酬制即以职位薪酬为基础,突出绩效工资,优化整体薪酬系统,体现“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挑战,整体进入“断崖期”的背景下,权威化、精品化的内容产出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传统媒体的转型生存之道。激励传统媒体员工积极投入内容产出,不断提升内容品质,才能在转型期间保持核心竞争力,在转型升级中找到出路。因此,传统媒体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大员工在内容产出上的考核与激励,这就直接反映在了宽带薪酬绩效工资比例的管理细节上[4]。从目前媒体薪酬实践来看,宽带薪酬结构中职级薪酬,基本薪酬以及绩效薪酬的比例为1U4U5比较合适。这样既凸显了绩效薪酬的主导地位,又强化了薪酬的激励与保障功能。

(五)构建专业化的人才培训开发体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要实现人才转型,就需要根据传统媒体的战略目标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开发。传统媒体要为员工提供整合培养模式,才能使员工的能力适应当下传媒发展。

第一,促进在职人才转型。传统媒体的全媒体战略要求新闻工作者尽快适应新的业务要求,传统媒体不仅要引进外部新媒体和文化产业管理等人才,更注重对在职员工的培养转型。例如,通过和国内一流传媒高校进行合作,结合员工自身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培养多领域复合型传媒人才。对于在职员工的转型开发,传统媒体还可以利用业务交流例会和绩效沟通等形式来提高在职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员工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全媒体编环境,成为优秀的全媒体从业人员。

第三,行“内部帮扶制”。传统媒体可以借鉴互联网公司采取的“传帮带”的导师制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开发。如腾讯公司实行的“导师制”,每一位新进员工都会被安排请一位级别和资历中层以上的员工作为导师。导师会带领新员工熟悉业务流程,帮助新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协助他们解决在业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6]。取“导师制”辅导新人,正好能满足两者的职业心理需求,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通过“导师制”的内部交流培训,也充分利用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我国传统媒体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价值。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新旧媒体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必须要求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高、学习能力强,同时要充分发挥好薪酬体系、绩效激励、员工关系等模块在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中的作用,打通传统媒体人才和新媒体人才的人员流动机制,促使传统媒体从业者成为复合型人才,推动传媒媒体行业成功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康.媒介人力资源的管理绩效考评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3.

[2]林子江.“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5(9):27-29.

[3]李宁.联盟,E时代的员工关系――助读《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J].人力资源,2016(10):88-90.

关键词:网络媒体传统媒体资源互补

1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概述

论与我们日常生活的传统媒体的定义,广义上,这里的传统媒体通常有以下几种形态:报纸、电视、广播等。狭义是指相较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传统媒体往往具有权威性高的特点。而网络媒体同传统媒体一样,都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信息载体。但与传统的音视频设备采用的工作方式不同,网络媒体依赖IT设备开发商们提供的技术和设备来传输、存储和处理音视频信号。

2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与整合的动因

2.1社会整体需要的驱使

2.2新兴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的内在所需

2.2.1网络媒体

关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资源互补,对网络媒体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因为要想发展成为一家资历雄厚的网络媒体需要完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首先在经费问题上,任何一家网络媒体都是多方选题发展的,而不是靠单一选题生存,因此,一家网络媒体不会把大量的财力单纯放在一个项目上。其次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多数传统媒体都组建有一支庞大的记者团,而对网络媒体来说就稍逊一筹。面对现在重大新闻采访和报道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网络媒体如果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正常运行的,除经费外,那些小型的网络媒体更没有专业人才去完成诸如此类重大的采访报道。

2.2.2互联网赋予传统媒体新的生命

对于广播媒体来讲,广播媒体之所以被称为弱势媒体,一是因为它的声音稍纵易逝,不易保留;二是广播只闻其声,不见文字、图像,给理解、查阅、重复检索和阅读带来了困难。当互联网出现的那一刻,互联网赋予了广播媒体新的生机活力,在线收听成为广播的一大优势。

对于通讯社来讲,其的工作特点是数量大、滚动报道,只是苦于所服务的文字,媒体版面小。每天出版一次并不能能充分显示通讯社的特点和优势,而互联网异军突起,恰好吻合通讯社的特点和长处,给通讯社提供了用武之地,网络的崛起对于通讯社而言,是机遇多于挑战。

2.2.3新旧媒体法则

所以,在当下信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天衣无缝的资源互补,让社会广大信息受众人群在获取新闻信息的道路上走了一条捷径,如此便捷的信息获取通道无形中也催生了一大批网络受众。面对不断增加的信息受众群体,各大传统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强强联手,共享资源,共生共荣,不难发现,在未来的新闻信息市场发展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将成为一种潮流。

[1]崔青青,朱丽斌.网络媒体的冲击与传统媒体的变革[J].嘉兴学院学报,2001,02:111-114.

[2]董天策,陈映.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7:134-138.

[3]张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1:203.

但随着3G技术和iPad、iPhone们的出现,解决了原来传统媒体互联网版或电子杂志的缺陷,传统杂志和图书过去的这种优势几乎也荡然无存。至少,iPad们在即时阅读方面,已经不亚于传统的杂志和图书了。

移动化、便携化的电子新媒体是趋势,是未来

但如今,传媒业尤其是移动新媒体的喧嚣和泡沫可能掩饰了许多本该深思熟虑的问题,这可能会让许多传统媒体人走上弯路。如今,媒体概念推陈出新,2.0、3.0,媒体融合、全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等概念世代交替的速度,令我辈瞠目。媒体业内的会议或其他场合的交流,也是言必称媒体融合、全媒体战略等,但交流的结果,却让我这样保守的从业者更感困惑:那些热衷于制定流行战略的决策者以及执行者、传播者,除了模糊地知道新媒体是方向、是未来之外,对于实现战略的途径,并不比我知道得更多。

流行自然有其道理。没有人会反对,新媒体代表着媒体的未来,媒体融合是趋势,这是传统媒体普遍的认知。

个体的选择取决于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基于利益的判断,无论倾向新媒体,抑或死守传统,都是一种自我选择,无可厚非。但对于像我们这样传统的从业者,心里却必须要明确方向、厘清途径,否则是真的没有未来。

如何iPad化取决于传统媒体的现实考量

我受过的教育告诉我,趋势和未来并不等于中国的现实,走到黎明需要经过漫长的黑夜。立场正确和现实考量决定了传统媒体的抉择:iPad化,还是坚守纸版,或者见机行事。

当下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与其他新媒体间的互动合作,并非真正的融合,而是掠夺与奉献。这种掠夺与奉献,是基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缺陷,以及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商业媒体双方意愿基础上的,传统媒体迅速沦为在中国最多只有15年历史的互联网媒体的蓝领工人,互联网媒体借助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和制度优势,取得了与传统媒体博弈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曾经有人不服,牵头组建了对抗门户网站的联盟,但联盟甫立,牵头者却转身就与对手签了城下之盟。这些,都说明了互联网所拥有的灵活性和资源优势,是带着制度镣铐的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

强者的优势,更让不服输的传统媒体开始了另一种自我救赎――自己去做新媒体。不过,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努力,除了国家资源强力支持的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自行拓展的有多少形成了稳定的商业模式?虽没具体统计数据,但据平时接触,我并不很乐观。

传统纸媒的商业模式尚未遭到毁灭性打击

在中国,在现实政治与司法环境下,如果传统媒体都“死”了,互联网等媒体需要自采自编了,光成本就会压垮如今的商业门户。确实,许多传统媒体已经死亡,或者正在死去。但个人认为,除了电脑类报刊的衰落与技术进步关联紧密之外,大多数传统报刊、图书的死亡与技术进步毫无关联,与新媒体八竿子打不到边。那么多家报纸、杂志发行量少得可怜,还有垃圾图书成堆放在库房里,它们不是因为技术进步卖不出去,不是因为新媒体而卖不出去,不是因为微博,不是因为即时通讯技术,不是因为互联网,而是它本来就卖不出去,它本来就应该死掉。所以这个死掉跟互联网没有关系,跟新媒体没有关系。也许美国报刊的死亡跟新媒体有关系,但在中国,目前不是。

杂志媒体在iPad式冲击下的机会和选择

向深阅读挺进,注重价值观和文本表达,是传统纸媒尤其是杂志媒体在iPad式冲击下的机会和选择。

互联网和即时传播技术的进步,一方面让新媒体机会大增,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生活过度碎片化,从而反向强化了一个被新媒体放弃或力所不及的市场。那就是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上的慢阅读、深阅读市场。

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传统纸媒大规模的iPad化会到来,但不是现在。未来纸版会日渐精致化与奢侈化。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投身新媒体战场,走媒体融合之路,渐成主流。虽然传统媒体在全媒体战略上,形成稳定商业模式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但即便如此,努力者依旧络绎于途,因为大家都清楚,那里可能有自己的未来。

新媒体,尤其是微博及其他移动互联媒体的不可思议的成长,让我们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更加期待和好奇。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这是个伟大的命题。但要变为现实,挑战巨大。

有人鼓吹投降。设想一下,传统媒体要都死了,互联网和新媒体会怎样?现在这些互联网和微博的内容,除了靠个人支撑之外,很大一部分信源来自传统媒体,是传统媒体承担了守门人的职责和成本。千万不要把中国媒体的死掉当成是新媒体逼死它们的,还没有,还远着呢。看看这几年报刊市场的新产品们便大概可知一二。资本是机会主义者,却没有傻子。

冷静下来,不盲从于一些风险投资家和媒体时评家的忽悠,自己判断所在媒体的机会。至少,我所从事的杂志业和图书业,一定有未来,未来还有一个相当大的增量空间。当然,这个增量空间,与技术进步基础上的新媒体的增长空间,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我清楚地知道杂志、图书的增量空间,未来永远只是支流,而非主流。

既如此,我会怎么做?我会把现阶段的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征战,当做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先驱者的努力。如果有实力和能力,亦自告奋勇探索,以求先手之利。

如果自己没有当先驱的勇气和资本,又不想像前浪一样死在沙滩上,那么,就让那些先驱者去探索吧,自己不妨就像乌鸦、像老鹰一样,追逐在大动物后面,观察,吃些残羹冷炙,先维持生活。一边生存下去,一边观察机会,唯有活着才有机会,才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拿有限的利润和自有资本跟VC博弈,跟纳斯达克博弈,跟不确定性博弈,那不是自找死路吗?此其一。

其二,既然慢阅读、深阅读的市场存在,不妨从此入手,做好分众市场,做好这类市场的用户体验。在这个市场普遍能接受的价值观基础上,用优美的文字和受众喜闻乐见的叙事与呈现方式,打动受众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争取他们成为忠实的消费者。在中国传统传媒业的黄金时代,业者普遍忽视了这个问题,而一味追求新闻性和信息量。新媒体给我最大的教训,不在其他,而在考虑用户体验上。

其三,踏踏实实守好阵地,像农民认真种田一样,踏踏实实做渠道、做品牌,做好了也有一份收成。如果没有战乱和严苛的赋税制度的话,一般都还能活下去。当然,赶上天灾人祸,那不仅是我们的挑战,而是覆巢之下的结局了。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会结构;内容为王

1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

1.1新媒体的迅速扩张

1.2纸媒受到的冲击

1.3电视媒体受到的冲击

2016年2月,香港亚洲电视因长期亏损停播,3月,遣散400余员工。亚洲电视面临的问题固然有其特殊性,但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所受到的生存压力是空前的。

其次,社会结构的改变影响了观众结构。我国社会的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化程度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演变为城市居民,人口更为集中;二是社会分层越来越明显,城市中高等收入阶层群体日渐庞大。他们因其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或职业技能教育,有着专业技术特长和稳定的收入,追求并逐步形成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对于传统媒体来讲,这一社会结构的演变是低端受众涌入,高端受众流出的社会原因。在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过程中,这部分受众由于对信息的需求量不大,要求不高,对于支付信息成本的能力较弱,免费电视因其信息成本廉价,无疑成为其主要选择。而具有较高信息支付能力的高端受众,对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接受能力较强,对信息的专业化、细分化、小众化要求较高,新媒体往往更对其具有吸引力。

2传统媒体的生存基础

2.1在农村市场占据优势

2.2传统媒体原创性强

尽管新媒体的崛起挤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大量原创、首发的报道内容仍旧来自传统媒体。即使是美国较为有名的几家新媒体,其自身生产能力也是有限的,新媒体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从事信息的整理和汇编,因此新媒体在新闻源上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度依旧很高。特别是在我国,新媒体在新闻采编方面远不及传统媒体具有优势,绝大部分新闻内容的,仍旧是依赖对于传统媒体已信息的转载。因此,从信息源的角度来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存在着信息的“源”与“流”的关系。这种依赖关系决定了传统媒体的存在价值。

传统媒体拥有完善的新闻制作和运作机制。尽管在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覆盖面等方面,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的原创性、挖掘深度、高度以及后期制作的精良程度都是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新媒体因其卓越的时效性可以提供给受众及时的“新闻快餐”,但传统媒体的深耕细作则更有利于对新闻素材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在提供给受众调查性、解释性等深度报道的“新闻大餐”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传统媒体的发展――“内容为王”

传播介质的壁垒在今天是不难被传统媒体打破的,传统媒体存在的价值仍旧要回归其信息价值本身。在百度副总裁朱光看来,新媒体只是解决了技术问题,但这不是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让优质内容生生不息。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为王”仍是不变的主题。

尽管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被新媒体不断蚕食,但因其在人才、资源、公信力等方面积累的优势,只要传统媒体能够突破与新媒体之间的媒介技术壁垒,与其有机融合,并将这些优势巩固完善,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在新兴的传媒产业中拥有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唐绪军.2014新媒体蓝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关键词:三网融合;竞争竞合;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

1三网融合给媒体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推进,所有媒体的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的显著特征就是信息传播途径的数字化、网络化、双向化和大众化,在这种环境下,所有个体都能够通过信息传播通道传递信息,因此任何媒体都无法垄断信息源,信息源的大众化和民主化特征凸显出来。三网融合给媒体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传播主体大众化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媒体的业务形态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信息传播渠道变得多样化、即时化,渠道控制和管理也越发困难。这种媒体环境的变化影响并改变了传统媒体环境下惯用的业务流程。媒体传播主体从个体走向群体,最后过渡到媒体传播主体的社会化,个体转播主体从博客、微博、拍客、切客到播客的演变过程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

1.2信息传播分众化

新的技术环境为信息传播主体提供了传播鲜明个性化信息的主观信息传播和沟通渠道,以往大众传播时代受众被动接受和排他接受的情况一去不返,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快速发展的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个性化为鲜明特征的新媒体时代,用户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需求,信息传播分众化特性得以彰显,这也促使大众媒体在发展中同化了分众媒体的特征。

1.3分众媒体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传播的分众化,在趋同的价值观、审美观的聚合下,一种边缘化分众媒体逐渐形成。并且这种具有分众化特性的边缘媒体具有向主流媒体发展和融合的潜力,分众化边缘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技术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也进一步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1]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竞争与合作

注意力资源是任何一种传播媒体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维持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各种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对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新媒体在时效性、交互性、主动性以及投资成本等方面具有的优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由此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冲击。

新媒体在给传统媒体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了挑战与冲击的同时也推动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并未能完全的替代传统媒体,而是在两者之间形成了深层次的依存关系。主要体现在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上的依存(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受众获取信息、实现传播)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信息在内容上的依存(新媒体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实现自身发展),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关系使得传统媒体在发挥自身内容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其新媒体平台,新媒体也在内涵上不断充实自己最终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发展中的合作和并存。

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三网融合从表面上看是信息传播网络、用户终端和业务的融合,从根本上看其实质是用户的融合。新媒体的优势关键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就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力,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拥有深厚的内容积淀,但在三网融合的模式下,单独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或者深厚的内容积淀都没有形成足够的垄断优势,也难以做大做强。因此,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市场挑战和自身技术革新的压力,为了谋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在新环境下探寻新的发展途径,对传统媒体而言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则直接嫁接了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因此成为是最为迅速和有效的发展途径。同时新媒体在实际的发展中也遇到了内容匮乏,沉淀底蕴不足等瓶颈问题,由于对传统媒体内容的依赖,一些新媒体很多时候扮演着渠道运营商的角色,因此新媒体同样对传统媒体有着融合发展的需求,这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各自领域中以及领域之间展开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即所谓的“媒体融合”。[2]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不是由新媒体替代传统媒体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过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并不只是技术上的融合,更是观念和文化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随着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1渠道竞争激烈

三网融合后,新技术平台融合了电脑、手机、电视这三块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屏幕,融合后的媒介实现了营销渠道价值的最大化。三网融合使得媒体功能更加多样化,手机、电视和电脑功能的融合实现了终端多元化,终端多元化也就意味着受众可以使用同一终端做不同的事情,或使用不同的终端做同样的事情,这直接带来的体现是受众注意力稀缺,使得渠道竞争更为激烈。

4.2效果为王

三网融合通过资源互换的合作模式,实现了电脑、手机、电视三方内容的互通,用户在每一个终端都能得到所需内容,这势必导致中国内容消费市场的繁荣,强调内容为王成为媒体抓住用户眼球,形成固定受众群体的不二法则。

4.3传播终端与销售终端功能的融合

5结束语

[1]孙宏利.试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广播,2013(3):24-27.

[2]周志平.媒介融合:媒体未来发展新趋势[J].中国报业,2010.3:55-57.

[3]刘志.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移动播客发展前景[J].中国传媒科技,2011(4):62-65.

THE END
1.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难度分析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虽然存在难度,但只要传播者充分了解目标受众、遵守法律法规、制作高质量内容并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便能有效扩大影响力。如果你有海外媒体代发稿件服务就请找我们!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专业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服务,助您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功。https://www.mtwanmei.com/index/news-detail-10408.html
2.深度剖析社交媒体演进:用户体验与内容形式的变革鉴于用户对高品质内容需求日益增长,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内容呈现愈发丰富多元之势。传统文字、图片及视频之外,新兴内容模式亦广受欢迎。例如,声音社交平台Clubhouse,其以语音交互构建出沉浸式、真实性更强的社交环境。此外,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进步,为社交平台注入全新内容体验,用户得以在虚拟世界中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883230986929499&wfr=spider&for=pc
3.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差别,传统媒体onetoone,而社交媒体one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差别,传统媒体onetoone,而社交媒体onetomang。()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https://www.shuashuati.com/ti/361c75efebd945238c18c1f965321341.html
4.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差别,传统媒体是onetoone,而社交媒体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差别,传统媒体是onetoone,而社交媒体是onetomany A对 B错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https://www.examk.com/p/395129657.html
5.社交媒体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https://baike.sogou.com/v8021982.htm
6.房地产营销的论文传统意义上,房地产的营销渠道主要有三个:最重要的是房地产产品营销。房地产产品营销主要是指通过提高房地产企业输出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来实现营销,房地产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影响房地产营销的本质性因素;其次,市场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下,媒体营销对于房地产营销至关重要。现代社会大众信息渠道来源广,房地产市场竞争https://www.ruiwen.com/lunwen/6999840.html
7.年轻人新闻消费研究:资讯APP丢一边,社交媒体放心间这些用户就像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样,至少会使用那些从小到大一直在接触的传统媒体,但他们并不是总有空看新闻,新闻阅读更像是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家务琐事一样的存在。 他们更喜欢消费依托新技术的内容,比如播客和社交媒体信息流,对于紧凑的个人日程而言是友好的。 https://36kr.com/p/1724464824321
8.学术发表我院易妍副教授我院叶淑兰教授:社交媒体竞选如何强化对于美国的政治竞选来说,一个主要的变化在于今天进入了社交媒体竞选的时代。如果说,在传统媒体时代,政治精英与媒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如同“索引”的关系,即政治精英们拥有更大的力量去决定媒体的报道,而媒体的报道决定了公众对议题或政策的态度。那么,对于政治候选人来说,管理好主流媒体便是获胜的关键。但是,随着互联网https://polis.ecnu.edu.cn/a/533
9.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对比(精选8篇)大家好,我是***班***组的 袁仑伦,很高心有机会在这里做这个演讲。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从钓鱼岛事件相关报道看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 优劣对比》(点一下鼠标) 第2张 这次的钓鱼岛事件,由于日本执意要购买钓鱼岛,而使得整个事件急剧升温,不论是报刊,杂志类的传统媒体,还是各大门户网站,都用头版进行了大篇幅的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bgj871b.html
10.网络新媒体对文化传播的影响9篇(全文)一条引起大家关注的信息在社交工具上可以达到惊人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量,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如果有一种可以突破国家界限的全球化社交媒体为我们所用,那么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就又获得了一条高效的途径。除此之外,微博、网络社区、聊天室等自媒体的大范围应用,将打破跨文化传播只停留在官方层面的现状,有助于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ohdmjs0.html
11.背完这篇又全又新的「专题笔记」,随他怎么考「国际传播」!1.重大舆情应对:坚定中国立场、坚持事实依据、坚持主动公开2.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组合出击,拓展国际舆论斗争渠道3.与国外媒体加强对话,提高国际舆论斗争效率 (四)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效能提升的关系 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斗争效能,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高度统一。国际舆论引导,是面对不了解或不完全https://www.douban.com/note/855784833/
12.◇专题2020008◇俄罗斯对外舆论传播的经验与借鉴综述与报告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在视频分享网站上进行传播已成为一种常态,“今日俄罗斯”紧紧抓住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机会,在优图 (YouTube)、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全球社交平台以及俄罗斯最大社交网站VK均开设了公共账号。2013年6月3日,“今日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个在优图点击率超过10亿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004/t20200414_432091.htm
13.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案件审判情况新闻发布会相比传统企业,平台化成为数字产业组织的显著特征和协调、配置资源的基本单元,引领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呈现。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平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批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崛起所带来的平台责任、个人信息安全、消费者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治理挑战。为此,我院针对问题最为集中的社交媒体平台案件进行调研,http://cyberlaw.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035.html
14.某专家深入研究后提出,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传播与人们的情感状态某专家深入研究后提出,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传播与人们的情感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他明确指出,根据大量的实证研究,当人们的情感处于低落或愤怒的状态时,他们更容易无意识地传播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相对而言,当人们的情感处于积极或平静的状态时,他们在传播信息时https://www.educity.cn/souti/h3cx5pbe.html
15.数字时代的技术与文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理论研究(四)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效应的比较:一个分析框架 我国学者提出过一个比较分析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传播效率的指标框架,对主流媒体、博物馆、网络文学、电视剧、电影等领域的全球传播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参照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的“网络传播力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与权重的设置,建立了“文化业态传播效率指标体系”,并http://www.sass.cn/109002/6474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