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三全育人理念下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施 信息动态

闽江学院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为学校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第一课堂教学质量,主动将第二课堂融入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深化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打造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升级版。

二、项目实施思路

闽江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要求,在夯实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紧紧抓住“第二课堂”重要阵地,深化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内涵建设,全过程、全师资、全要素开展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实践,积极推进“两个课堂”深度融合、“两张成绩单”相得益彰,真正让每位学生都能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技术技能教育,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项目坚持以第二课堂顶层设计为抓手,注重全过程培养,率先在福建省全面实施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构建以大数据应用为驱动力的第二课堂质量保障体系(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QualityAssurance,简称EQA),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育人机制协同;以第二课堂育人共同体构建为牵引,强化全师资参与,挖掘学校职能管理部门、学院、师生、用人单位等多主体参与力量,通过对第二课堂活动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质量管控等进行系统化设计,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育人主体协同;以落实第二课堂人才培养计划为突破口,6次修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学业评价、教学激励、条件保障”一系列措施,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育人要素协同。

三、项目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聚焦顶层设计:立足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实际,构建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四梁八柱”。明确“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成绩单一并装入毕业生档案”,成立“闽江学院第二课堂发展中心”专门机构,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运行管理机制,一体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制定颁布涵盖“实施办法、积分细则、工作量考核、专项经费使用、成绩预警、减修免修、评优评先、绩效考评”等在内的一揽子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制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性改进和产出导向原则,构建以大数据应用为驱动力的第二课堂质量保障体系(EQA),精心打造“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设计、培养过程监控、培养结果检验”四个密切关联的质量控制环节,自主开发一整套适合应用型高校发展实际的EQA检测工具,精细优化“匹配度、保障度、实效度、满意度、达成度”五阶段测评体系,积极推进第二课堂质量文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总体实效。

四、项目主要创新点

(一)育人理念创新: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协同论”统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要素资源,创造性地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适应社会需要”的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理念,构建贯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的第二课堂协同育人链条,努力培养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潜质和能力。

(二)改革举措创新:以第二课堂改革为牵引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建立动态反馈、持续改进、实现PDCA递进循环的第二课堂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校、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计划评议制度,实施第二课堂精品课程计划,推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三)数据应用创新:自主开发集移动端、PC端、自助打印端、大数据端“四端一体”的第二课堂管理系统,充分挖掘教与学(如第二课堂教学测评)、院校管理(如目标及绩效考核)、学生成长(如学业成绩、第二课堂经历)、学生就业(如就业质量调查)等基础数据源,按照采集、整合、分析、应用四重路径,精准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轨迹,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迭代优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地址:福州市鼓屏路162号邮政编码:350003

主办:福建省教育厅承办: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信息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谷歌浏览器63版本及以上;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THE END
1.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江西站—中国教育在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堂是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展开的系列开放性活动,它与第一课堂相配合,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 https://www.eol.cn/jiangxi/jxgd/202412/t20241218_2646938.shtml
2.《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中国教育新闻网学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贯通实现“三全育人”,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相结合、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相结合、教师发展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相结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强师拓源,采取“三全四融合五步”课程思政建设措施,形成了“广东样本、科贸模式”的课程思政示范校https://paper-jyb-cn.webvpn.gzws.edu.cn/zgjyb/html/2024-12/13/content_144747_18084806.htm
3.当代广西网课程是劳动教育的关键载体,依托“第二课堂”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也是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https://www.ddgx.cn/show/80503.html
4.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青年心中(原标题: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青年心中) 这几天,内蒙古财经大学“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个个鲜活的实践案例,从大学生视角讲述当代青年如何在学思践悟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心、外化于行。 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IM0ER1TF0001A1UG_pa11y.html
5.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摘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需要协同发挥作用,特别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协同育人.针对国内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建设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某种程度脱节问题,在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协同育人的思想认识、构建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https://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hljkx202013009
6.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育人模式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促使两大课堂的协同发展,发挥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效应,完成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高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融合育人 一、第一课堂的概念 第一课堂作为高校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通常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014/8963402.shtml
7.三堂贯通,构建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东营职业学院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思政团队积极落地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在“一、二、三”课堂积极构建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努力拓展第一课堂育人路径 东营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学校成立党建工作专班,把“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https://www.chinazy.org/info/1009/13793.htm
8.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从2019年开始我校在原来体验式德育基础上增设了劳动周活动、生活大讲台、生活技能培训中心(在建中),目前体验式德育已经覆盖到全体在校学生的各项德育活动,从整体上改变了学校传统的德育形态,取得显著育人成效。 2.全面实施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 积极实施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化,对学生早晚自习和下午七八节课时间进行有效管理http://www.hagzx.cn/contents/146/3790.html
9.文华学院构建“第一二课堂”互动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培养创新型在文华学院个性化培养方针的指导下,信息学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出构建“第一、二课堂”互动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第一课堂”指课堂教学,即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和接收,“第二课堂”则着眼于发掘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潜力。 据了解,文华学院信息学部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开设了大课基金项目,学生通过答辩的形式申请获得https://xinxi.hustwenhua.net/info/1037/1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