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聚焦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题目|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作者|肖颖,金琳,俞忠华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3.00.029

*基金项目:上海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规划研究课题(编号Y2-57)。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肖颖,金琳,俞忠华.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出版与印刷,2023(2):22-27.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职业标准;高技能人才;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版专”)成立于1953年,建校即创办的“铅印”“平版照相制版”“照相制锌铜版”等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印刷类专业。1987年学校升格为大专,招收首届印刷技术专业大专生。2001年印刷技术专业成为第一批高职高专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该专业获批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印刷技术专业更名为印刷媒体技术专业。2019年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成为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专业。专业成立至今,为印刷行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高层次技术骨干与高级管理人才。

2013年,该专业学生王东东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竞赛,获得铜牌,弥补了中国在该项目上的奖牌空白。2015年,学生张淑萍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银牌,实现了奖牌榜历史性突破。2017年,学生张淑萍和萧达飞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在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大会上作现场陈述,助力上海获得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主办权。2017年和2019年学生杨慧芳和张在杰分别参加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竞赛,张在杰获得优胜奖。教师顾俊杰继2020年获得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后,又勇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金牌。截至2022年,该专业总计有40多名学生获得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1]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则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明确提出,国家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3]上海版专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把世界技能大赛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通过解析世界技能大赛的世界技能职业标准、比赛任务模块、比赛内容和评分方案,对标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规格,重组专业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建设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解析

1.世界技能职业标准项目与权重变化

表12015—2022年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世界技能职业标准项目与权重

2.比赛任务模块和比赛内容变化

随着全球印刷行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转型持续深化,从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开始,印刷媒体技术项目比赛任务模块从原来的4个整合为3个,即保留原来的“胶印”“数字印刷”2个模块,将“维护保养”模块整合进“附加任务”模块,且每个比赛任务模块中的比赛内容也在不断调整。

3.比赛任务模块分值占比变化

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各比赛任务模块的赛题、选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使用的设备随着全球印刷行业技术发展有所更新,相应的各比赛任务模块的评分占比也随之调整。(见表2)

表22015—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各比赛任务模块的评分占比

4.评分方案和标准变化

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评分方案和标准是按照世界职业技能标准中的权重对应各项评分指标来设计的,且每一项评分标准都会被细拆成一个或多个子项标准。在每一张评分表中确定了竞赛模块内容的评分项目,每一个评分项目都详细定义了评分项目的名称及分值,并对评分方式作了规定,或采用客观测量评分,或采用主观评价评分,或者同时采用测量评分和评价评分。

三、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体现了国际职业技能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指导,各项竞赛任务的设计原理可作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参考,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通过对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竞赛内容和技术标准的解析,可从以下五方面推进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更新人才培养规格

针对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竞赛的要求,对人才培养规格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点进行重塑。

在知识方面,除要求学生掌握印刷全流程生产所具备的色彩管理、印前技术、印刷材料与适性、印刷设备结构、印刷品质量、印刷工艺、印后加工和印刷智能控制等专业知识外,还应熟悉国家和国际质量标准、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领域的数字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能力方面,一方面强调学生应具备制作印刷生产工艺单和按工艺单实施各项印刷操作、专色墨调配与印刷材料适性测试、印刷生产管理与监控等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具备探究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整合、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印刷全流程生产问题的能力。

在素质方面,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印刷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守则,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调适能力,树立劳动观念,具备与印刷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

2.重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3.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研究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赛事与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后,将技能要求、训练规程、竞赛和评价指标变成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各类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内外一体化和学校内外联动式的三结合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等各项赛事的积极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地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印刷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的联动学习。同时,聚焦印刷人才培养必备的核心素养,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7]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印刷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思维过程与思考方法、学习态度与人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全方位评价,分析学生的评价结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现对每一位学生“个性化教学”,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育教学始终围绕着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

4.建设专业教学创新团队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在指导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还与设备供应商、行业协会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加速世界技能大赛资源的成果转化,实施云教材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世界技能大赛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深化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德育修养与科技素养,改善其思维方法与学习习惯,增强其创新思维与意识,强化其职业技能与素养,达到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同步提升的目标,以实现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5.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第一课堂的教学通常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展开,第二课堂则围绕各类技能竞赛、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展开,二者之间深度融合、协同育人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和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8]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依托世界技能大赛基地、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混合虚拟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实施第一课堂教学,并将“印艺学社”等专业社团打造成实施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社团以拔尖社员为核心培养对象,采取以“行业专家讲座、科技实践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线,“人文沙龙、科技竞赛、行业企业走访”为辅线的综合培养策略,培养拔尖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人文和科学素养。同时以拔尖学生为标杆,进行专业精神的传承与传播,提升全体学生对印刷专业的认同度。在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高技能人才选拔,为学校在全国乃至世界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奠定了人才梯队。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4]李杰,郭达,张瑞,等.以世界技能大赛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基于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文件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8):22-27.

[5]陈晓曦,张瑞.世界技能大赛的职业标准体系、专业能力建设对我国职业技能竞赛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启示[J].职业,2021(05):18-21.

[6]陈传韵,石伟平.基于世赛项目设计原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22(17):97-102.

[7]王庚.高职院校“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困境与破解对策[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4):89-94.

[8]刁益韶.第二课堂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的探索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4-16.

Title:ResearchandPracticeofHigh-SkilledTalentTrainingModelBasedontheWorldSkillsCompetition—TakingShanghaiPublishingandPrintingCollegeasAnExample

Author:XIAOYing,JINLin,YUZhonghua

AuthorAffiliation:ShanghaiPublishingandPrintingCollege

Abstract:ByanalyzingthetechnicalstandardsoftheWorldSkillsCompetition,thepaparaimstopromoteteachingthroughcompetitionsandcomprehensivelyimprovethequalityofprofessionaltalenttraining.ThispapertakestheprintingmediatechnologymajorofShanghaiPublishingandPrintingCollegeasanexample,andbasedontheanalysisofthetechnicalstandardsoftheprintmediatechnologyoftheWorldSkillsCompetition,proposesthereformpathsintermsoftheprofessionaltalenttrainingspecification,theprofessionalcurriculumsystemandcoursecontent,theteachingmodeandteachingevaluationmechanism,theteachinginnovationteambuilding,andthecollaborativeeducationofthefirstclassroomandthesecondclassroom,soastorealizetheoverall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professionaltalenttrainingledbythecultivationoftop-notchinnovativetalents.

Keywords:WorldSkillsCompetition;WorldSkillsOccupationalStandards;highly-skilledtalent;printmediatechnology;specialtyconstruction;talentcultivation

THE END
1.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江西站—中国教育在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堂是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展开的系列开放性活动,它与第一课堂相配合,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 https://www.eol.cn/jiangxi/jxgd/202412/t20241218_2646938.shtml
2.《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中国教育新闻网学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贯通实现“三全育人”,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相结合、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相结合、教师发展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相结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强师拓源,采取“三全四融合五步”课程思政建设措施,形成了“广东样本、科贸模式”的课程思政示范校https://paper-jyb-cn.webvpn.gzws.edu.cn/zgjyb/html/2024-12/13/content_144747_18084806.htm
3.当代广西网课程是劳动教育的关键载体,依托“第二课堂”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也是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https://www.ddgx.cn/show/80503.html
4.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青年心中(原标题: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青年心中) 这几天,内蒙古财经大学“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个个鲜活的实践案例,从大学生视角讲述当代青年如何在学思践悟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心、外化于行。 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IM0ER1TF0001A1UG_pa11y.html
5.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摘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需要协同发挥作用,特别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协同育人.针对国内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建设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某种程度脱节问题,在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协同育人的思想认识、构建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https://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hljkx202013009
6.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育人模式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促使两大课堂的协同发展,发挥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效应,完成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高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融合育人 一、第一课堂的概念 第一课堂作为高校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通常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014/8963402.shtml
7.三堂贯通,构建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东营职业学院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思政团队积极落地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在“一、二、三”课堂积极构建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努力拓展第一课堂育人路径 东营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学校成立党建工作专班,把“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https://www.chinazy.org/info/1009/13793.htm
8.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从2019年开始我校在原来体验式德育基础上增设了劳动周活动、生活大讲台、生活技能培训中心(在建中),目前体验式德育已经覆盖到全体在校学生的各项德育活动,从整体上改变了学校传统的德育形态,取得显著育人成效。 2.全面实施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 积极实施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化,对学生早晚自习和下午七八节课时间进行有效管理http://www.hagzx.cn/contents/146/3790.html
9.文华学院构建“第一二课堂”互动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培养创新型在文华学院个性化培养方针的指导下,信息学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出构建“第一、二课堂”互动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第一课堂”指课堂教学,即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和接收,“第二课堂”则着眼于发掘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潜力。 据了解,文华学院信息学部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开设了大课基金项目,学生通过答辩的形式申请获得https://xinxi.hustwenhua.net/info/1037/1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