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满足海外企业培养既懂中文又精技能的专业人才需要,自2020年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设立“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项目。在多年精心培育和持续推进下,“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不仅为中文学习者们提供了更加实用的学习体验,也拓展了中文教育的应用领域。
基于“中文+音乐”的理念,借助文化艺术开展中文教育的新模式,国内外中文教学机构、大中小学、文化艺术团体携手合作,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推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
以学科建设及国际化资源为优势,发挥语言的桥梁作用,从中文教育、科研合作、技术推广等出发,打造农业科教合作平台,促进中外双方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文+农业”项目顺应多国的实际需求,为中文学员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进一步加深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语言教育合作。
铁路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中外铁路合作项目的不断推进,海外对既懂铁路技术又懂中文的人才产生了需求。“中文+铁路”项目在培训中文能力的同时,也开展学习铁路信号和高铁技术等课程,以便能较快适应后期在中国参加的技术培训。
在语合中心的支持下,近年来,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铁路智慧和铁路力量。
“中文+旅游”是基于中文学习的旅游职业教育,或者中文应用于旅游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中文与旅游领域的融合。“中文+旅游”特色课程以中文能力为基础,旅游服务专业技能学习为主。以提升中文水平和旅游领域的研究实践能力。
“中文+商务”系列课程涵盖商务必备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法规政策、商务交际等内容,在提升学生中文水平的同时,帮助学习者打开国际化商务视野。
如巴西FAAP商务孔子学院开发了网络课程《商务汉语》,旨在结合商务特点,把在中国做生意可能遇到的情境编入课文,使学习者能掌握商务汉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句式,满足初级程度的交流需求。
“中文联盟”平台的“中文+职业技能”网络课程涵盖各种职业领域,惠及海内外众多学习者。支持全国41所职业院校开发“中文+职业技能”教材,涉及各专业,有些已在海外当地开展试用,获积极反馈。
“中文工坊”在海外企业、大学或职业院校等开设,合作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由中国院校、企业等机构提供师资及教学资源。截至目前,语合中心在全球23个国家建立32所中文工坊,服务于培养既懂语言,又掌握职业技能的本土复合型人才。
“中文工坊”一般由一家中国院校协同一家海外合作机构提出设立申请。中国院校申请条件:
将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工作纳入其事业发展规划或工作计划,申办目标明确、职能清晰、特色鲜明。
具备一定在海外推广“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基础,拥有支撑“中文工坊”建设的专业体系和人才队伍,或在与海外机构合作开展语言与职业教育方面具独特优势或专业特长;
每年选派若干职业中文教师或志愿者教师赴海外工作,具有承担“中文工坊”项目要求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