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新中国创造发展奇迹(光辉的历程深刻的启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形成新理论、开创新境界、指导新实践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新中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指引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是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举行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被用来指代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新理论、开创新境界、指导新实践这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创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长期坚持下来。

指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历史发展处在转折关头,中国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突出地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要破除长期形成的僵化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如何走出新道路?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要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创新理论指导创新实践,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为此,党的十九大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点

新中国成立70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发展的70年。回顾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可以清晰看出其鲜明特点。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注重从新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紧密结合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活力。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研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形成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实践基础上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丰富内涵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充分体现和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必须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实践创新,在实践创新中开展理论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把回答重大时代课题和回应人民重大关切有机结合起来。回答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和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正是在不断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创立和形成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重大关切是时代的呼声、时代的强音,是重大时代课题的具体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创新局面。

(作者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

THE END
1.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研究 何虎生 胡竞方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宗教“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宗教中国化也走过了新中国、新时期,迎来了新时代。 一、新中国: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我国宗教割断了与旧社会、旧时代、旧制https://mzw.abazhou.gov.cn/abzmzw/c103042/202010/f0ab373994e7423cad10819ea4676586.shtml
2.中国国有企业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与世界意义二、中国国有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在“走出去”战略提出后,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参与和推进全球化的中坚力量,依循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战略制度的基本路径,在国际化过程中不断做强做优做大,逐渐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因势利导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肩负起推动新http://www.sass.cn/109001/63525.aspx
3.《新中国军事外交发展历程与时代同行》CCTV节目官网《新中国军事外交发展历程与时代同行》 分类:军事 集数:3集 导演: 简介:新中国军事实力大增,在建国前军事上的胜利奠定了中国的军事外交。建国初,中国外交施行“一边倒”政策,坚决站在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而朝鲜战争期间,中国的外交人员显示出了杰出的水平。南京军事学院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外交人员。https://tv.cctv.com/2012/12/15/VIDA1355572588944365.shtml
4.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新时代意涵1990年12月30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95https://www.meipian.cn/2tx2w2gl
5.追思徐滨士:新时代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邀请业内权威人士以亲历者的视角撰文,总结回顾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的发展历程。徐滨士院士欣然应邀,撰写了《新时代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一文,收录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2018年)》中。现将全文转发,以寄哀思。】 https://www.chinacace.org/news/fieldsview?id=14417
6.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认真探索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其历史经验,阐述其当代启示,对于深入研究和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https://jw.yau.edu.cn/info/1187/2495.htm
7.《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文艺评论篇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中国美协主办“史诗的图像建构——党史百年历史画创作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梳理中国革命美术史发展历程及反映党史百年历史画创作的演变轨迹,多角度探讨作品的深刻内涵及艺术成就。 2021年5月,“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媒体平台充分发挥理论阐释和舆论引导作用。《人民日报》推出《展时代画卷 谱奋斗华章https://www.zgwypl.com/content/details160_59250.html
8.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新发展格局构建理论从全球价值链发展历程来看,全球价值链重构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重构正在加速进行。这一进程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全球价值链重构为中国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战略空间,新发展格局构建为全球价值链重构提供培育土壤。以全球价值链重构为契机,多措并举,有利于推动中国新发展格局构建,实现经济高https://www.workercn.cn/c/2022-04-29/69663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