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主要国家融合教育发展及模式比较魏玉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系,710062摘要: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有所差异,因此本文对美国、瑞典、日本、印度、南非等国外主要国家融合教育的发展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从融合教育与经济发展、融合教育与文化背景、对融合教育理念的理解、融合教育模式和融合教育的师资保障5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融合教育;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融合教育思想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民权运动(CivilRights),在正常化(Normalization)、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和
2、一体化(Integration)等思想的基础上由W.Stainback和S.Stainback等学者(1984)正式提出1,此后便成为了特殊教育领域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发表了萨拉曼卡宣言,在宣言中正式确立了融合教育的原则。从此融合教育迅速成为世界各国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主要形式。2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有所差异,因此本文对美国、瑞典、日本、印度、南非等国外主要国家融合教育的发展和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比较和探讨,以期找到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一
5、007年,在非全日制特殊教(ComprehensiveSchoolAct)普通教师中学习的残疾学生育(part-timespecial1998年新基础教育法比例从0.2%上升到4%,而education)(BasicEducationAct)。6在特殊学校中的残疾学生比例从1.9%下降到了1.4%。2007年,隔离特殊学校中的学生比例为1.4%。6荷兰1985年初等教育法1997年荷兰4-11岁儿童中普通学校和特殊20世纪90年“一起上学4.3%就读于特殊学校,但到学校间的合作联去”了2005该比例下降为盟(TogethertoSchoolA
7、86年国家教育政策(NationalPolicyonEducation,简称NPE)1992年,印度康复委员会法案(RehabilitationCouncilofIndiaAct)1995年,残疾人法案(The普通学校,特殊学校其他替代性的教育体系(如:家庭教育等)PersonswithDisabilities(EqualOpportunitiesProtectionofRightsandFullParticipation)Act,简称PWDA)10南非1996年南非共和国宪法全面服务的学校2004年教育白皮书6:特资源中心殊需要教育构建一种主流学校
8、全纳的教育与培训体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1表1国外主要国家融合教育发展及模式对比表6。specialclass)最常见二、各国融合教育模式对比美国目前主要有四种融合教育模式12。1,咨询模式(Consultation)。在该模式中,特殊教育教师不为普通班级中的特殊学生提供直接服务,而是与普通教育教师讨论学生的需要,并提供各类物品;2,团队教学模式(TeamTeaching)。这种模式要求普通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室中共同工作以完成全部教学;3,助手服务模式(AideServices)。这种模式需要助教检查学生的进步、提供辅导并向特殊教育教师汇报学生的学习进
11、术和人员支持,并以此作为财政奖励的依据。日本的融合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15。1,巡回教师模式。类似于美国的咨询模式,由一个巡回指导教师负责一个地区的通级指导工作,并向第一线的普通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专门的教材、教具以及教学策略,但并不直接面对特殊儿童;2,资源教室模式。类似于美国的有限移出式服务模式,即特殊儿童大部分课程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再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每周接受1-3课时的特别指导;3,助教模式。类似于美国的助手服务模式,即各学校除了教师外要配备专门的教员或职员,必要时,这种个别指导由特殊教育教师来担任。韩国融合教育安置模式的主导模式是中重度障碍儿童安置到特殊学校、轻
13、这样的理念,国家教育政策(NEP)在其1992年的行动计划中,鼓励并支持特殊学校的发展;2001年启动的SSA,也将教育保证方案和替代革新教育(EGS/AIE)、家庭教育(HBE)等替代性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作为普及残疾儿童初等教育主要方式之一,并在资金投入上予以支持。13南非的融合教育模式分为三种11。1,全面服务的学校。提供全面服务的学校是指被地区为本的支持团队确认的,与资源中心合作全力提供全纳教育服务的学校。这些学校协助邻近学校提供普惠性服务和支持。2,资源中心。以前的特殊学校现在面向主流和全方位服务的学校提供专门的支持。资源中心也和提供全面服务的学校合作
15、对落后的现状。而我国随班就读是在经济欠发达、教育经费有限、残疾儿童数量众多以及现有特殊学校远不能满足需要的现状下实行的,其初衷是为了解决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它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文化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发展特殊教育的一种实用的、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在这一点上我国和荷兰有着相似之处,然而这种实用主义的融合理念尽管在形式上可以迅速见效,但在本质上仍无法满足每个儿童的教育需要。(二)融合教育与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融合教育生长的大环境,各国不同的文化底蕴与其融合教育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从印度既有的融合教育政策来看,政治上发展融合教育的需求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但受
16、限于社会文化中对于残疾人的消极态度,社会和政府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10。印度作为文明古国,在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留下了糟粕,体现在对待残疾人上,除了坚持残疾乃因果报应的宿命论观点外,更充斥了对于残疾人否定、歧视的消极态度,特别是对于残疾女童和智力落后儿童。另一个例子是芬兰。芬兰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是建立在信任文化的基础上的,芬兰教育部与国家教育委员会相信教师、校长、家长及他们组成的团体知道如何为芬兰的儿童和青年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具体表现为课程权力下放、不进行外部评价、教师拥有教学自主权。3地方教育当局、学校和教师获得了更多的教育自主权。14可以说,信任
17、文化下的教学自主权使得教师能够应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保障了融合教育的顺利实施。(三)对融合教育理念的理解融合教育思想直接起源于美国1950年代以来的民权运动,1994年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则以国际纲领的高度,号召所有政府以法律或方针保证融合教育原则的采用,将所有儿童招收进普通学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融合教育本身并没有构建起自己稳定的思想体系。16而约定俗成的概念系统缺乏也使得融合教育在进入到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时,获得了根据本国国情具体诠释融合教育的机会。一些国家的融合教育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选择完全融合还是选择部分融合。换句话说,
18、融合教育对障碍学生是唯一的教育安置还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教育安置。如果融合教育是唯一的教育安置,那就意味着融合教育应该取代现有的特殊教育体系。但一些国家认为,尽管对轻度障碍学生实行的融合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融合教育模式可以取代已有的特殊教育服务模式,原有的特殊教育模式在满足障碍学生教育需要方面同样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融合教育和传统的特殊教育模式在满足能力障碍学生教育需要方面的效能是相似的。17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部分国家融合教育的状况是将中、轻度障碍学生安置在普通学校,而一些重度、极重度的障碍儿童还是留在了特殊学校。也许融合教育并非一定要取代特殊教育,
19、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可能比单独运用一种教育模式更有效。(四)融合教育模式总结以上各国的的融合教育模式,虽各有特点,但无外乎属于完全融合的教育模式、隔离模式或是资源教室模式等非全日制融合模式。这几种融合教育模式可能在残疾儿童的某些方面的发展有比较突出的促进作用,然而,没有任何一种模式的有效性得到普遍的认同或者能够满足所有残疾儿童的教育需要。对于融合教育而言,它在促进残疾儿童的不同发展方面,其效果并不相同。而且由于残疾儿童不同类型之间以及同一类型不同残疾程度之间差异十分显著,所以,对于哪里才是满足残疾儿童教育需求的最好安置形式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而直接的答案。正如考夫曼(Kauf
20、fman)等人所言,也许并不存在唯一的、最好的安置形式,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能力的多种合适的安置形式。18安置地点本身并不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核心,有效地教学策略和个别化的教学才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五)融合教育的师资保障融合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对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师资水平成为制约融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总结以上各国情况,拥有优良师资的融合教育,才能真正使身处其中的特殊儿童获得益处。就特殊儿童而言,由于他们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除应具有一般普通教育教师的素质外,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技能和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发展、满足和
21、适应特殊儿童特别是融合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1StainbackW,StainbackS.Arationaleforthemergerofspecialandregulareducation.ExceptionalChildren,1984,51(2):102-11122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4):1-73佟月华.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实施策略及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6,(8):3-8.4USDepartmentofEducati
22、on.Twenty一fourthannualreporttoCongressontheimplementationoftheIndividualswithDisabilitiesEducationAct.Washington,DC:U.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2002.5熊琪,雷江华.瑞典融合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3,(6):9-14.6景时,刘慧丽.芬兰融合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8):54-60.7熊琪,雷江华.荷兰融合教育的成效、问题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5):55-63.8张洪高.日本全纳教育的实施体系、改革方向及面临的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10,(12):7-11.9王波.韩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实施策略及面临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12,(4):8-13.10闫燕,邓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