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杂志刊发专题文章:伊斯兰教中国化福建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宗教工作动态

该文以伊斯兰教中国化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视角,系统客观地总结了福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意义。笔者认为,福建伊斯兰教的传入经历了由“客居”到“融入”的过程,伴随着“蕃客”的世代留居,“回人之业儒者”将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结合,“文以化之”实现了“伊儒会通”。自明代以来,福建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体开启了宗教与宗法制度的糅合过程,以“宗族化”为纽带重建社会关系。福建穆斯林通过不断地文化调适重构与社会交往整合,既保留了伊斯兰文化特色,也深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形成了“和而不同”的“双文化”认同。在此基础上,笔者还从“重视建设中华文化主体地位”“以互嵌式居住格局增进文化认同”“培养宗教诠释学的‘双通’人才”“讲好伊儒文明故事服务海丝之路建设”等四个方面论述福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启示意义,探究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现实作用。

《中国穆斯林》杂志创刊于1957年,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管、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是向国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我国伊斯兰教综合性学术文化期刊(双月刊)。

伊斯兰教中国化福建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高静白朝阳

海上丝绸之路,既是商贸发展之路,也是文明互鉴之路,更是民心相通之路。福建泉州是中国伊斯兰教的最早传入地和穆斯林聚居区之一,在伊斯兰教中国化历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泉州伊斯兰教的典型经历,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今福建穆斯林的独特面貌。

一、福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一)从“客居”到“融入”的生存智慧

唐代,寓居泉州的“蕃客”为侨民,绝大部分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伊斯兰教也因此成为了侨民的宗教,具有外蕃的风俗特性。蕃坊的蕃长由坊内推举,报官衙批准,可按伊斯兰教规定处理坊内事务,但“刑徒”以上罪犯必须交由官衙处置。因此,早在初传时期,外来的穆斯林通过与儒学对话,就懂得遵守“国法大于教规”的原则。这是伊斯兰教能在中国传播的政治基础。元统一中国后,“蕃客”从客居转变为定居者越来越多。泉州的主体居民,是由北南迁而来的汉人,其中部分汉人与穆斯林之间通过通婚等形式促使了血缘的融合,出现“有从妻为色目人者,有从母为色目人者,习其习俗”的现象。穆斯林商人与泉州本地妇女结婚,其后代又与当地汉人通婚,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泉州逐步由汉人聚居之地变为“民夷杂处”之区。阿拉伯人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通婚,经过几代“土蕃”“蕃客”的融合,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明代,伊斯兰教更加积极地调适,泉州穆斯林在服饰、语言乃至文字上向当地靠拢,其宗教信仰的核心部分得以保存和延续,并变得日趋与中国主流文化相协调。

(二)“文以化之”实现“伊儒会通”

(三)以“宗族化”为纽带重建社会关系

(四)“和而不同”的“双文化”认同

有可变革,有不必变革者,在乎省其宜而行之也。宜者何天理人情之宜也。苟乎于天理人情而无害者,何必变之以狥世俗之私乎今于其变者而知裁之以礼,斯善变矣。若意出于明洁,心存于诚敬,则宜深念而慎守,相期以勿变也。【4】

对中华文化和“祖教”文化的“双文化”认同,展现了福建穆斯林“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泉州灵山圣墓

二、福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启示意义

(一)重视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

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宗教的基础条件,从福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地方实践来看,它还取决于该地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程度。明代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关键时期,因闭关之策,对外其与伊斯兰世界相对隔绝;对内,福建是汉人的传统聚居区,也是朱子理学的重要发祥地,理学占据文化的支配地位,福建较为优厚的中华文化土壤,是福建伊斯兰教得以迅速“儒化”的重要条件之一。福建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却极大地增加了与本土文化的亲密性,福建深厚的宗族文化体系,使福建伊斯兰教也自觉地融入其中。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重视建设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保存好发展好福建各地方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宗教文化充分吸收福建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红色文化、朱子文化、海洋文化、宗亲文化、闽南文化、“福”文化、闽台文化等的营养成分,以地道“福建”的特色方式,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二)以互嵌式居住格局增进文化认同

明清以后,留居福建的穆斯林群体已不再是唐宋时期外来的侨民,也不再是元代的色目人,而是与当初的客居者有渊源关系的,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血缘、亲缘相融合后土生土长的一个新的群体,他们使用汉语言文字,谙熟地方的主流文化知识,改汉姓,着汉装,完成了民族意识与国族认同的历史进程。福建穆斯林在实现群体认同的同时,其原生的伊斯兰文化与闽南文化是兼容并蓄的,他们并未脱离主流社会,也并未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结构中剥离出来,而是重新建构起了一种“民族相互嵌入”式的全新发展模式。福建穆斯林的互嵌式居住模式,促进了外来宗教文化对本土宗教文化的妥协、调整与适应,加速了福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也是福建穆斯林信仰与其他地区穆斯林信仰具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培养宗教诠释学的“双通”人才

福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表明,对外来宗教而言,构建属于本国、本民族自己的宗教诠释学体系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要途径。福建伊斯兰教借助于儒家文化、科举制度融通了伊斯兰教的生存空间,所谓“回儒”群体的作用功不可没。“回儒”用汉语传续伊斯兰教,积极主动地学习儒家等各家文化,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性,为后来中国伊斯兰教的健康传承提供了知识基础和思想引领。着力培养新一代的伊斯兰教“双通”人才,是伊斯兰教中国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掌握伊斯兰教诠释的话语权,尊重不同地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具体历史实践,发挥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为伊斯兰教中国化走深走实作出新的贡献。

陈埭丁氏宗祠

(四)讲好伊儒文明故事服务海丝之路建设

用好福建“伊儒会通”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续写福建与海丝沿线阿拉伯国家的长久友谊,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福建为桥梁,沟通台港澳,讲好中国穆斯林与丝绸之路的故事,讲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故事,讲好两岸穆斯林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携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搭建“伊斯兰教与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常态化交流平台,积极构建福建伊斯兰教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作者高静系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宗教研究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白朝阳系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注释:

【1】陈桂炳:《“渐变以合于礼”——明朝中后期泉州回汉文化融合刍议》,《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2】丁玲玲:《闽南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泉州回族祭祖习俗》,《东南学术》2011年第6期。

【3】吴鸿丽:《海上丝绸之路与闽南回族宗教生态——以泉州为例》,2020世遗土楼海丝文化高峰论坛暨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

【4】(明)丁衍夏:《祖教说》,庄景辉(编校):《陈埭丁氏回族宗谱》,香港:绿叶教育出版社,1996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地址:福州市东大路73号2号楼邮编:350001总访问量:{{siteCount}}

主办单位: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承办单位: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办公室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GoogleChrome浏览器63版本及以上;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THE END
1.国外名著阅读实践心得体会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学习但丁的 《神曲》 让我们了解了关于宗教的点点滴滴,;学习《哈姆雷特》,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莎士比亚大师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98709-1-1.html
2.终身教育百年: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思想;现代终身教育体系;1919-2018;发展史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这一术语于1919年最早由英国植入现代教育体系,至今已近百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终身教育》报告中认为:“终身教育自有人类以来就已存在”(任宝祥,1982)。终身教育思想起源于圣经、古兰经、犹太圣法经传https://www.zhuanzhi.ai/document/56f7be3ef97fc3a90bcad0f34eba7307
3.百部经典名著推荐阅读书目1、《圣经》 了解西方文化的钥匙! 2、《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经典;从对世俗的征服来看,它表现的威力比任何神迹都大。 3、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牛顿第一次表明人可以像上帝那样洞察世界的奥妙,这种思想在思想史上是空前的。 https://www.ruiwen.com/word/baibujingdianmingzhetuijianyuedushumu.html
4.沈卫荣姚霜语文学的未来思想市场澎湃新闻他们分门别类地讨论当代人文学术研究各个学科与语文学的关系,并再次将语文学提升到人文科学研究之最基本的学术形式的高度,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即是近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初版的论文集——《世界语文学》(本书中收录翻译其中关于欧洲人文主义、梵语语文、伊斯兰《古兰经》语文与文学诗歌研究的四篇文章)。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497175
5.2023年去英国这几所大学读考古专业带你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近年来,《盗墓笔记》、《鬼吹灯》系列小说相继被排成电视剧、电影,又一次点燃了大家对考古的兴趣。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成立考古学专业的国家,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习俗和传统的知识还能获得实践经验,因此,去英国攻读考古学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英国考古学专业名校推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https://www.idp.cn/yingguo/liuxueredian/128191.html
6.回坊口承文学《一十八年开海学》在西安回族民间口承文学中,传说《回民的来历》反映了回族先民入华的经过,歌谣《一十八年开海学——关于胡登洲的传说》反映了胡登洲创办经堂教育的过程,这两篇传说和歌谣的内容都与阿拉伯世界有密切的关系,是中阿交流史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回民的来历》;《一十八年开海学》;解读https://www.meipian.cn/370l3cdj
7.《宗教学概论》.docPAGE PAGE 28 《宗教学概论》 第一讲 宗教与宗教学 一、当代世界与中国宗教的基本情况 1、世界宗教状况 当代世界绝大多数人是某一宗教的信徒。一般认为,宗教信徒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这并不是说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就完全是真正的无神论者。他们中很多人也有某种宗教情节,只是没有正式皈依,或宗教信仰比较隐秘。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913/7146066143001146.shtm
8.法学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和公元7世纪出现的《 古兰经》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即使在近现代,一般说,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法学与伦理学已明显分开,但法学与伦理学都极为关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极为重要和复杂的问题。 与心理学关系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而人的行为同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分的。因而法学与心理学也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9.AppStore上的“学习古兰经吟诵:LearnQuranTajwid”学习诵读正确阿拉伯语古兰经以及改善您的太吉韦德和发音部位 学习如何诵读古兰经的多合一应用。通过使用Learn Quran Tajwid应用,让您学得更好、更快、更方便地正确诵读古兰经! Learn Quran Tajwid为您提供全面的课程,范围从基础的主题到高级太吉韦德学课程。为所有在任何程度的学者非常的适合:从您完全不太会诵读古兰经https://itunes.apple.com/cn/app/learn-quran-tajwid-%E5%AD%A6%E4%B9%A0%E9%98%85%E8%AF%BB%E5%8F%A4%E5%85%B0%E7%BB%8F/id960134803
10.PaperSpace博客中文翻译(三十二)风格转移是最近围绕深度学习媒体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有许多原因,包括该方法易于出版的可论证性,以及对照片进行快速风格编辑的潜在效用。这种实用性和易于演示的结合使 style transfer 成为许多数据科学家、ML 工程师和人工智能爱好者从事的最受欢迎的第一个计算机视觉项目之一,例如将文森特·梵高的“星空”的风格赋予以前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43582860